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事情都被智能化或自动化,其中包括写作。AI写作网站就是其中的一种,它们利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完成文本的自动创作。然而,这些“AI写作网站”究竟是如何实现自动写作的呢?本文将从技术的角度来探究,揭开这些无穷卷帙的神秘面纱。
一、词向量
AI写作网站的核心技术之一是词向量。词向量可以将文字转化成数字,使得机器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处理。然而,仅仅转化到数字也仅仅是个简单的开始。
词向量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方法,用来将每个单词转换成一个向量,以便能够对它们进行计算。在这个向量空间中,相近的单词(如“狗”和“猫”)会被分配到相近的位置。这就给了机器一个可以理解和处理文本的方式。这种技术的核心就是将单词转换为向量,并在向量空间上建立相应的距离关系。建立距离关系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分别为count-based和predictive,我们可以分别来看一下:
count-based
这个方法的核心是计算共现矩阵。在这个矩阵中,每行代表一个单词,每列代表一篇文档。第i行第j列表示第i个单词在第j篇文档中的出现次数。
问题是这种方法对于经典的“语义鸿沟”问题(即同义词与相似词的差异)的处理效果并不好,因为该方法只能处理同样的单词。要是语文水平只有平均的话,这个方法可能会被误解和名词壁垒词误导。
predictive
predictive的核心是将单词作为预测博弈的条件(我们称之为“上下文”)。比如在下面这句话中,“AI写作网站”就是预测哪个单词有可能紧随其后:
“每天都有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AI写作网站,而且使用效果越来越好。”
采用predictive方法的模型则会按照给出的词汇表,将每个单词转换成一个向量,然后使用神经网络等方法计算单词之间的相似度。在这个框架中,“狗”和“猫”可以说是有相互作用的因素。
二、自动生成文本的过程
词向量技术提供了文本计算的基础,然而,如何利用它来自动生成文本,则需要更多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目前,最常见的方法是给机器一个文本片段,然后让它根据这个片段的主题、上下文等信息完成自动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机器会根据这个主题,从词向量系统中找出与其相关的单词或短语,然后根据中文语言学理论,构造出符合语境和人类习惯的句子。
具体而言,机器会按照人工设计的规则,以句子/段落为单位,一行一行地构建出一篇完整的文章。在构建的过程中,机器会预测这部分文章的“主旨”并不断地进行调整、优化,以确保最终生成的文章符合人的理解与习惯。
三、应用场景
目前,AI写作已经能够应用在各种场景中,比如新闻报道、广告创意、产品描述、法律契约等等。
例如,新闻报道是一个适合AI写作的领域。机器能够根据已有的新闻公告和事件描述,生成新闻报道、谈话等,快速产生各种原创性的文章,满足用户群体的需要。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大提升了新闻报道速度,同时也能减轻人工编辑的压力。例如,美国现在的《华盛顿邮报》等新闻从业者,就已经可以使用 AI 生成的文章。
再比如,广告创意就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使用户完成预设行为的目标。此时,人工创作团队通过检测与广告相关的信息如文本、图片,再根据需要和思维进行创作,这个速度往往是比较慢的。而使用AI写作技术,则可以节省人力、提升效率,从而实现更加广泛的营销目标。
四、风险与挑战
尽管AI写作技术能够大量减轻人工工作量,但它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
首先,AI写作会损害创作相关的专业人员(如新闻记者、广告创作者等)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对于那些所需技能或难度不大的工作。其次,这种自动化技术可能导致大量重复和无聊的工作,清一色的文章集,缺乏原创性,使得读者的欣赏体验较为枯燥无味。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革新进步,尤其是在语义处理、模型推理等方面的发展,人们对于自动写作的期望也将不断提升,亟待人们在保证原汁原味性的情况下,实现更好的发扬。
总之,AI写作网站的背后用到的技术主要是词向量和自动写作的过程。这种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新闻报道、广告等领域,优点在于可以节省人力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面临着引起一定的争议和反对,必须平衡好技术和人类的需求,才是更好的未来。
TAGS: 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算法机器学习内容生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