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上,战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虽然近年来,和平已成为世界各国争取的目标,但历史的沉淀和现实的问题,使得战争在如今的世界中还是时时刻刻都存在着。在文学作品中,战争也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写作素材,作家们通过对战争的描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等。
这篇文章主要想就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阐述小说《景阳冈》给我带来的思考和启示。许多人都说《景阳冈》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这里就不再赘述。重点谈谈我的一个感受——荒原上的希望。
全书的第一篇文章,就是经典中的经典——《荒山泪》。此篇文章提到了很多城市里的压迫和苦难,偶然的机会,那些人来到了翼龙岛。和市里不一样,翼龙岛里很多人并不觉得自己是“人”,世俗的枷锁并没有束缚他们。在他们眼里,荒山里的面对困难、面对危机的生活,是一种细胞般的存在,这种存在被无意识地谐呼出了一种创造潜力。那种努力拼搏的精神,被很多在荒山上挣扎的人深刻体会。他们在荒山上的,面对自然的生存,任何力量都无法压抑他们的力量和梦想。
事实上,这种精神风貌源于我国广大农村,而更为深刻的根源,则是从封建社会的旧习惯中汲取的。鲁迅先生的笔者,熟练利用了小说艺术的手法,将荒山上的那种乡村风俗娓娓道来,真正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小说里存在的人物形象,虽然并不像城市里那一套,但都是真实存在的人。他们大多出自于乡村,因为生活的压力,不得不迁徙到山上,可是在这个地方,他们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当荒山之上,蓝天白日,春天到来之后,万物都会复苏,每个农民都会劳动,而总是不足的物质资料也许会改变,不过,在那里,绝对不会放弃自己的委身。人们内心的希望,是他们长久以来的期盼,而荒山上,却为他们实现了将人类希望置于更为重要的地位的机会。
本书的第二篇,讲述的正是“希望”。《伤逝》的主人公,曾经是南京卖艺的一个流浪汉,后来加入了革命队伍。当革命失败后,他被流放到了四川的蒲江县。那里的人都非常贫贱,而每天的生活,无非就是靠种地吃饭。在这么一个孤独的地方,也许希望的种子,能够慢慢地生根发芽,散发着自神秘能量的光辉。
在蒲江县,伤逝会一直照顾他的农家老伯,他们之间的交往也许是在寻找一个精神寄托的道路上。在这里,这种希望被演绎了出来。那些随着时间流逝不停的宝贵,让人深刻地意识到,生命为“不屈不挠”喝彩的精神高度,更为宝贵。慢慢地,这个农家老伯的家庭,也开始向着希望的方向迈进了一步。
书中的最后一篇《赵老爷的秘密》中,主人公赵老爷也是一个曾经的农民。在他家附近,有三座“草坪”,是很多草草蹦蹦的空地,但是由于长期有人用它做非法交易,它们现在被称为“15号草坪”,“19号草坪”,和“21号草坪”。而赵老爷在深夜里又一次到了这些地方,第二天早晨,他的死亡也开始被不断地流传着。
从书的整体结构看,鲁迅先生不是简单地用民间文学的味道写一批小说的。他所做的,则更像是一项社会实践。以荒山作为基础,将人民的良知深谙放在了最为重要的位置,也让信仰永恒不变的人性具体化。通过这样的小说,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温馨人性的欢声笑语,也能看到广袤自然的恢宏壮观,也更能领会到那些精神上有着强大能量的人物形象。
总体来看,小说《景阳冈》的最大特点,“荒原上的希望”也就在这里昭示了出来。即是在一种极其朴实、基础的境界中,体现和发扬人类精神发展的力量源头,发掘并引导社会发展的内在条件,这样的内核成为了作为小说一种文艺形式得以呈现出来的具象化表现。更为重要的是,这也恰恰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严谨实事的一个核心内涵。
TAGS: 希望艰苦生存奋斗拼搏荒野求生《景阳冈》读后感奋斗不息读完《景阳冈》有感冷艳荒野《景阳冈》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