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士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与文学家。其在文学批评上的成就是值得称道的,其所提出的“以诗为先,书法为辅”的文艺观在当时影响了一代文人。在这样一种文学理念的引领下,陶然士在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陶然士的看来,诗与书法是具有相通性的两种艺术形式,二者都具有高度的表现力和艺术性,因此彼此之间互为补充。在陶然士的文论中,我们可以从诗与书法这两个角度探究文学的本质。
一、 以诗为先
在陶然士的文论中,诗被视为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因为诗具有丰富的象征性和意境,能够表达出最深层次的情感和境界。陶然士曾在《诗经序论》中,提出了“五音不变(平、上、去、入、仄)、八调不易的五、六个字”的诗歌形式,指出“诗言志,是以德行为体,以感情为表”,并通过对《诗经》的解读,阐述了“诗以言志,歌以快乐”,即诗歌是一种表现志向和情感的艺术,而歌唱更多的是情感的欣悦。
陶然士的诗学观念表现在他的自身创作中,其诗作风格清新明快,具有多变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如《庐山谣》、《临江仙·滁州西涧》等,这些作品把诗歌艺术推向了巅峰,也影响了后世的诗词创作。
因此,以诗为先,是陶然士在文学批评中所坚持的文艺观念,他认为诗歌是表现主体个性、情感和精神世界的最高形式,文学的其他形式则是诗歌的延伸和补充。
二、 书法为辅
书法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其本身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陶然士看来,良好的书法技巧能够提高文学艺术的境界,因为文学艺术也需要一种高度的形式美来表现其主题和情感。
陶然士将书法作为文学的辅助形式,体现在其文学批评中,常常就某一位诗人的诗作在形式上提出疑问或提供建议。例如在批评王之涣的《登科后》时,他提出诗句“转眼黄泉路”,应该改为“黄泉路上小低头”,以便在诗歌形式上增加质朴和自然的感觉。
此外,陶然士本人也以书法家的身份广泛活跃于书法界,其书法风格沉稳、严谨,充满了东方哲学的意味,影响了后世书法家的创作风格,为文学艺术注入了更多的灵性与形式美。
因此,陶然士对于书法的评价并非仅仅在技巧上的点评,而更多的是强调书法品格和气度的表现与大气磅礴之美,使之与文学的境界相得益彰。
三、 文学的本质
陶然士的“以诗为先,书法为辅”的文艺观,呈现了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互动与补充。 诗歌是文学的主要形式,具有丰富的象征性和情感,能够表达出更深刻的主体个性、情感和精神世界,而书法作为文学的辅助形式,则在文字的美学形式上表现出更多的形式美特质与书写者的气质。
文学的本质在陶然士的看来,是以情感和心灵为本的艺术。文学通过表达主体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来传递一种思想和价值观,达到丰富、净化和深化读者的内心,完成艺术与人生的融合。
综上所述,陶然士的文论呈现了一种“以诗为先,书法为辅”的文艺观念,认识到诗与书法两种艺术形式的相通性,突出了诗歌的象征性与情感表达以及书法的形式美和气度。通过陶然士的文论所展现出来的文学理念,我们得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学的独特性及其所弘扬的人文精神,更好地反思当下文学创作和文艺批评的范式及其对人类共同价值的贡献。
TAGS: 诗与书法文学本质探究视角分析文学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