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AI创作逐渐成为了一个新兴的领域。不仅仅在音乐、绘画、文学等领域,AI也在电影制作,VR体验等方面被应用。而现在AI创作不仅仅是单纯的填空式模仿创作,AI在创作中展示出了其独特的思维与创意,令艺术的魅力越来越令人心动。在这种趋势下,人们纷纷探讨当下AI创作的艺术魅力,究竟应该走搞笑还是感人路线?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AI创作的基础技术。AI创作是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原理的,通过算法分析和学习人类艺术和文化领域的规律和特征,然后将这些规律映射到自主创作中,从而产生创新的艺术作品。AI创作的本质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需求,将艺术和技术相结合,让人类观众更加深入体验到艺术的内涵。
然而,现实中AI创作的效果如何呢?AI创作最为成功的还是音乐和绘画领域。当年神经网络生成的《夜曲》使人们惊艳,未经混音的演奏便立刻风靡。谷歌DeepDream项目,运用CNN深度学习算法,将庞大的图像库重新加上一些随机的噪声,最终合成了一系列具有想象力和美感的图像和动态效果。AI创作在某些方面反而能够创造出来更具感染力的作品,比如有些通过机器学习生成的诗歌却有着令人动容的美感。而它的艺术性也在慢慢被外界接受。
关于究竟是搞笑还是感人,这本质是与AI创作的基础技术有一定的关系的。AI创作作为一种理性的创作方式,更多的是基于一定的规则和规律的创作,因此创作出来的作品大多带有一种理性的温度,而缺乏自发、随意的气息。可能因为这种规则的限制,让AI创作更多地呈现出机械而不灵魂的创作方式。而在创作方向上,搞笑或感人,都是AI创作的可能方向。
相比起来,搞笑或许是更加容易被AI机器学习掌握的一个方向。因为搞笑往往是依靠大量的背景知识,人们的习惯等来构建的,因此凭借相应的算法和数据,AI创作更容易达到一定的含笑点。比如之前的一个网络段子,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之后就产生了一种类似于段子的效果,而且让人有真的是人写的错觉。AI对于搞笑的创作,似乎更多停留在以我人的角度,将大量信息加以处理和分析,在刻画出每一种搞笑细节的基础上,描绘出一个令人感到应和的搞笑场景。
而寻求让AI创作更具有感染力和文艺气息的路线可能会更具挑战性。感人的创作因为牵扯到人的情感与生存问题,因此似乎没有那么容易得到普遍的认可。而从目前来看,AI生成的文艺作品经常呈现出一种表面的文艺美感,但大多显得过于生硬、呆板,缺乏真正的情感融入。日本“肝帝”TeamLab创始人之一石井良治曾经表示,虽然机器可以模拟人的想法和感觉,但是它们永远无法像人类一样感受到、喜爱或排斥人们所欣赏的事物。我们需要赋予AI更多的审美和思考能力,才能让它更好的融入艺术创作的领域。
因此,从目前来看,将来AI创作更可能会走的道路是,将其与人类的智慧相结合,发挥出人工智能技术的长处,同时也展现出人类创意的独特,创造更加有深度和意义的作品。只有这样,才能让AI创作真正成为一种新兴的领域,展现出与人类创作者同等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