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字的写法及异体字在古代文献中的使用

发布时间:2023-07-19 22:40:40 546人阅读
格局老中医(By:DDSEO)心文AI站长本文是相关零字的写法及异体字在古代文献中的使用于的内容
返回原页 注:内容为心文AI网的原创文章,若有被转载将发起法律诉讼!

零字各种写法

零字是指最小的数量单位,也可用于表示没有或不含有零的情况。

在数学、计算机等领域,零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十进制数的0,在数字运算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而在编程中,0常表示成功或无异常。

零字在语言表达中也有许多意义,例如「零点」、「零落」等,在具体语境中每个含义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语感。

零字在古代文献中的写法是什么?

零这个数字在现代使用中非常常见,我们可以用它来表示一个不存在的数值、一个空白或者缺失了的东西。但在古代文献中,如何表示这个数字和概念呢?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古代文献中零的表达方式以及对其的观念认知。

一、古代文献中对零的认知

古人对于数字与数学认知相对于现代水平还是相当有限的,不过在经书中,也有对“无数”、“无穷大”等概念进行了探讨,而对零的认知也有所涉及。

在《庄子》中,“道之所存,希有恒之有物,恒有恒之无物,无无恒焉,吾谁与为表?”这一段著名的话语,以无无恒焉里的“无无”表示没有物质、没有事物的状态,相当于我们现代所使用的零。同时,在《易经·系辞下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所谓地势坤,是因为坤为阴,坤中有两条阳线,两条阴线,加起来数值为零,表示无害之象。这种文化认知在古代对零的表述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古代文献中的零的表述方式

相对于现代人使用的数字字符“0”,古代文献中表达“零”的方式则更多样化。

1. 无

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无”字用来表示零,例如《论语》中就有“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的讲解:“若左右道之不轨,而正声色之中,以迫人,则厌而不从也。诚者无求于外者之谓诚。”其中的“诚者无求于外者”中的“无”即为零的表示方法。

2. 缺

类似“无”字,缺少也可以用在古代文献中代表数字零。例如《荀子·劝学》中提到:“水流过而不湍,得缺而不盈。”“不盈”说明此处数字应该为0,而“得缺”则表示缺少,也就是零。

3. 空

“空”也可以代表零,例如《诗经·大雅·假乐》中的“听言有容,德以载之;没齿不忘,在邦不害。”这里“没齿不忘”中的“没”为负数表示贬低,“不忘”为空即零,在全文中表现出对功过、奖惩的清晰态度。

4. 亡

“亡”和“无”作为汉字近似,都具有零的意思。《尚书·南华》:“为我河上下流。维亡曰逝。”其中的“亡”表示数字零,而“逝”则表示流离。

5. 零

古人也用“零”表示数字零,不过这种写法相对于其他写法出现的频率相对较少。例如《汉书·卷十五·孝明纪第十五》:“七月,戊寅朔,日有食之,既而晦冥,夜半分,零时过。”这里的“零时”即指零点。

零字的异体字有哪些?

在汉字中,有一些字是没有笔画的,被称作零字。而这些零字在书写时会有多种异体字形式,下面将详细介绍零字的异体字。

一、 罒/网

罒/网,表示网眼的意思,都是由横折而为三、再直横而成。网为部首,加在不少汉字中,百姓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网比罒更为普及,主要在表示网状事物时使用。在古代书法和篆刻作品中,网或罒通常使用黑色,有时也使用红色来突出其网目特征。

二、 丌/及

丌/及,表示几乎相同的意思,均含有及的意思。“及”是多音字,丌也是“及”的变形,是其现行异体字。丌的用法十分有限,主要是古文和典籍用字。

三、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