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每个学生都经历的一场考试,作为最重要的一部分——作文,更是被认为是考试的“指挥棒”。每当高考结束后,许多人都会关心零分作文,那么历届高考零分作文究竟是怎样的呢?
一、2005年高考作文——“养生之道”
2005年高考作文,写作题为“养生之道”,给出的材料是胡兰芳的一段讲话。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充满阳刚之气的文章,题目也十分具有现代化意义。但是,这篇作文却出现了两个严重的问题。
首先,很多考生的文章不知从何处起笔,到底讲了些什么。围绕养生,虽然有不少考生写出了自己的理解,但为缺乏系统性。其次,更为严重的问题在于一些考生的论述过于偏激,甚至与题目的主旨相悖,导致高考阅卷组只能给出零分,如从医学角度出发,直接宣扬吃草等不良习惯。
二、2011年高考作文——“奋斗是一种精神”
2011年的高考作文题为“奋斗是一种精神”,要求考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内心深处对奋斗这一文化内涵的理解。
通过阅卷结果来看,2011年高考作文的难度是比较恰当的,但是这篇作文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一些考生只是机械地背诵了应试技巧,文章的表现出来没有真正的思考和创造性,有不少考生的作文过于简单和平凡,不具备新鲜的思维和创意。
三、2014年高考作文——“课外阅读”
2014年高考作文的主题是“阅读的乐趣”,材料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桥上的人》。这篇作文可以说是很得分了的一篇,但是一些考生在考试现场不小心犯了错误,比如说篇幅不够、文字表达不清等,导致就算写的再好也是“零分”一道题。
也有一些考生纯粹背诵了作家本人介绍与作品情节,并未从文学或者人性思考角度来真正体会文章,不能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分析。这种情况下,即使写出来再好看,阅卷组也只能认为这只是一篇背诵文章而排除得分。
总的来说,高考零分作文并不只是因为考生写得差,也有些是因为寓意未把握好,甚至双重否定导致的。考生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进行一些阅读、写作方面的练习,同时也要多与学术、人文之类的资料互动,增长知识储备量,从而更好地备战高考。